【家家争唱饮水词,纳兰心事几人知】

萌萌


剑上飞花凝泪痕,蔷薇落尽已三更,听箫深院月黄昏。 我是人间惆怅客,知君何事泪纵横。断肠声里忆平生。


在节目的一开始,我给大家念了一首词,也许有的同学对这首词的作者还不熟悉,但若是我再念出下面这句话,大家便会内心诚然,原来是他。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是的,今天我想和大家读读纳兰词。读读纳兰。


纳兰性德,那拉氏,全称叶赫那拉氏,纳兰性德的原祖说起来也是个伟大的部族,曾一度被称为原系明末海西女真的领袖。但历史总是狼烟四起,1619年努尔哈赤起兵叶赫,经过八个多月的激战,叶赫亡。叶赫亡半个多世纪后,作为叶赫那拉氏的后人的纳兰性德登临当年的古战场,触景生情,写下了一首纳兰平生所见不多的壮词。


《南乡子》

何处淬吴钩?一片城荒枕碧流。曾是当年龙战地,飕飕。寒草霜风满地秋。霸业等闲休,跃马横戈总白头。莫把韶华轻换了,封侯。多少英雄只废丘。


面对先人欲血奋战的沙场,现如今却荒烟蔓草萧萧条条,也许他看出了世事无常,一句韶华轻换了封侯,淡泊了所有的功名与辉煌。纳兰用历史古迹的满眼苍凉来说明霸业也好,封侯也罢,最终不过被历史的尘埃湮没。纳兰性德对权利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疏离,他自少年起便过着一种侧帽风前花满路的生活。


纳兰性德与妻子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的温馨美好,虽是少年夫妻,两人却有相见恨的感觉,在一个初夏的夜晚,月色朦胧,白日里聒噪的蝉鸣已经消散,纳兰与妻子并肩齐眉,

《蝶恋花·露下庭柯蝉响歇》

露下庭柯蝉响歇。纱碧如烟,烟里玲珑月。并著香肩无可说,樱桃暗解丁香结。 笑卷轻衫鱼子缬。试扑流萤,惊起双栖蝶。瘦断玉腰沾粉叶,人生那不相思绝。


1676年,纳兰高中进士,随即就担任了康熙身边的三等侍卫,这个职位使得纳兰性德失去了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权利。因为要随时随地陪皇帝巡游出征,短则数日长则数月,从此便和妻子聚少离多,离别的相思使得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写在了一首首的诗词中。


长记碧纱窗外语,秋风吹送归鸦。片帆从此寄尺涯,一灯新睡觉,思梦月初斜。便是欲归归未得,不如燕子还家。春云春水带轻霞,画船人似月,细雨落杨花。


一生一代一双人,争教两处销魂。

相思相望不相亲,天为谁春。

浆向蓝桥易乞,药成碧海难奔。

若容相访饮牛津,相对忘贫。


这首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,明明是一生一世,天作之合,却偏偏不能在一起,两地分隔。整日里,相思相望,而又不得相亲,枉教得凄凉憔悴,黯然销魂。


1677年五月,和纳兰相濡以沫的妻子卢氏去世了,二十一岁。妻子的去世对纳兰来说打击非常大,悼亡的悲伤让他无法自拔。悼亡之吟不少,知己之恨犹深。自此写了大量的悼亡之作。


青衫湿遍·悼亡

青衫湿遍,凭伊慰我,忍便相忘。半月前头扶病,剪刀声、犹在银釭。忆生来、小胆怯空房。到而今,独伴梨花影,冷冥冥、尽意凄凉。愿指魂兮识路,教寻梦也回廊。

咫尺玉钩斜路,一般消受,蔓草残阳。判把长眠滴醒,和清泪、搅入椒浆。怕幽泉、还为我神伤。道书生簿命宜将息,再休耽、怨粉愁香。料得重圆密誓,难禁寸裂柔肠。


这是第一首悼亡词。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,为了寄托对亡妻深深的哀思,故作下此词。还有一首词我们不得不提,我们高中课文里曾经学过,你们还记得吗?


长相思·

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榆关那畔行,夜深千帐灯。风一更,雪一更,聒碎乡心梦不成,故园无此声。


妻子去世后,纳兰性德的边塞诗中大多没有明确的牵挂对象,只是笼统的说日暮乡关之类的情丝,但是这些作品所传达到的情感,却更加深沉厚重,纳兰与卢氏的爱情是幸运的,也是不幸的,幸运的是人生难逢一知己,不幸的是,香消玉殒天人两隔。


蝶恋花

萧瑟兰成看老去。为怕多情,不作怜花句。阁泪倚花愁不语,暗香飘尽知何处。 重到旧时明月路。袖口香寒,心比秋莲苦。休说生生花里住,惜花人去花无主。

这首词写于1677的夏天,是诸多悼亡词里的一首。读起来意境幽美,语气特别的委婉凄凉。


1685年七月,纳兰风寒病发作,一病不起,高烧七天七夜之后,年仅三十岁的纳兰与世长辞了。有人说,十七世纪的北京城,既是康熙大帝的,又是纳兰性德的,一个乃一代英主,雄韬伟略,一个是御前侍卫,却诗才俊逸,只是纳兰性德英年早逝,令北京城的晴空暗淡了许多。当所有的富贵功名皆成尘土,那一本纳兰词读起来依然让人唇齿留香,几百年都不曾消退。因为他不是人间富贵花,当围绕在他身边的繁华如云烟般散去后,诗人终归回到了他本身,这也许才是最幸运的事。

66ddafc0a7f99feb.jpg


如果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上角,分享到朋友圈吧,同时也方便以后查看哦~


更多精彩请关注 【复兴文化】在信息泛滥的时代,只做有品质的内容,为往圣继绝学。

超级截屏_20181207_153755.png


分享